您好欢迎来到广州桑拿网!

加入收藏| 付款方式 | 如何预订 |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资讯 >

广西兴安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录入时间:2012年04月14日来源:baidu.com
兴安灵渠“申遗”走出了桂林“申遗”的第一步。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黄伟林教授认为,灵渠“申遗”对于桂林旅游和文化的发展极其重要,是实现桂林与世界接轨,实现文化入世旅游入世的最佳途径。
 
    桂林“申遗”资源多
 
    除了兴安灵渠,其实,桂林具备“申遗”条件的景点景观还有很多。
 
    去年5月,“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彭华,随中央院士专家团到我市开展咨询服务时就曾表示,桂林比国内任何一座城市都具有更多的申遗项目。在这位国内首创“捆绑申遗”的负责人看来,桂林喀斯特地貌、兴安灵渠、资源八角寨、龙脊梯田等多处景点都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潜力。他甚至认为,“世遗”这个大家庭里因缺少了桂林,显得不是那么“完美”。
 
    无独有偶,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著名学者朱学稳也有同样的看法。
 
    听到兴安灵渠“申遗”的消息,朱学稳在高兴之余,也表示遗憾:“与兴安灵渠相比,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更具有世界意义,应该是我们桂林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头牌’。”他认为,为了让兴安灵渠更有世界性,应该将其当做桂林山水中的一部分进行申遗,效果恐怕会更好,在世界遗产中的地位相对会更高一些。
 
    据了解,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只要符合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非同寻常的美学价值、反映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等标准中的一条,就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在这方面的特点很突出,若能进入‘世遗’名录,才会使‘喀斯特地貌’这个项目更为丰富。”朱学稳说。
 
    多次与“申遗”擦肩而过
 
    在众多专家眼里,桂林是当之无愧的“世遗”宠儿,但事实上,桂林多次与“申遗”擦肩而过。
 
    2007年,中国南方包括荔波在内的三个地方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打包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成功,而作为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代表—— 桂林山水不在其中。
 
    2010年,捆绑了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处丹霞地貌的“中国丹霞”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而被专家誉为“丹霞之魂”、中国最美丹霞地貌风景区的桂林资源八角寨也不在其中。
 
    这又是为什么?
 
    曾经参与过桂林山水申遗前期工作的朱学稳说,桂林放弃捆绑喀斯特地貌申遗,原因很多,其中一点是当时一些人认为,一旦申遗成功了,那么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很多旅游开发就不能开展了,这样会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当初捆绑丹霞地貌申遗时,有9个地方,其中就包括了资源八角寨。但是由于资金的问题,使得资源八角寨最终退出申遗队伍。“中国丹霞”申遗的负责人彭华教授算了一笔账,为了这次申遗,广东花了1.2亿元,浙江花了1.8亿元,福建花了2亿元,贵州花了2亿元,江西花了2.5亿元,湖南则花了4.5亿元。而广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要拿出上亿元的资金,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申遗”是桂林实现文化入世旅游入世的最佳途径
 
    不过,很多人看好桂林申遗,他们普遍认为,申遗之后,对于桂林旅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黄伟林教授认为,灵渠申遗对于桂林旅游和文化的发展极其重要。首先,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广西到目前为止在这个领域还是空白,这也让广西失去了一个“普世”意义的文化品牌资源。其次,灵渠是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只是缺乏认定。从这个层面上说,灵渠申遗,是实现桂林与世界接轨,实现文化入世旅游入世的最佳途径。
 
    他认为,国内外的遗产地发展道路表明,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估量。
 
    “桂林山水风光、资源八角寨均可称得上世界顶级旅游资源,但这些景区均没有获得过‘世界级’的称号,也使得桂林旅游在向外推广的时候缺少了被认为含金量较高的‘名片’,而不易得到境外游客的认可。”
 
    记者找了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他的观点: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至500多万元,是之前的近30倍;云南丽江古城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50%。
 
    对于此前不少人提出的“申遗后限制当地发展”的质疑,朱学稳也有不同的看法。“申遗不等于牺牲发展。相反,申遗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他认为,只要是资源,人们就关注如何开发利用。一个没有保护性命名的资源,缺少保护的法律依据,保护往往会被开发所压倒。其次,品牌地位不高的资源,受关注程度就不高,许多开发行为是不受监督的。因此,推动有条件的景区上品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景区的保护级别和“关注”压力,为开发行为套上“紧箍咒”,以利于规范开发与管理。
 
    在朱学稳看来,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好,是可以互补的。他说,世界遗产委员会并不排斥缔约国在保证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适当地利用遗产发展经济,尤其是推动遗产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这一情况已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兴安灵渠“申遗”只是第一步。早前,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就曾透露,广西将支持和鼓励各地加强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称号的申请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桂林会在“世遗”名录上实现零的突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